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700多件文物烘托盛事
一位老人在认真观展。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潘志贤/摄
柞伯簋。实习生 李慧/摄
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免费对公众开放。实习生 李慧/摄
9月9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开展,包括迄今为止关于竞技比赛最早的一座“奖杯”——西周柞伯簋在内的700多件文物集中亮相。这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对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挖掘最深、规模最大的一次展览,也是呈现70年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的巨大成就最立体、最丰富的一次展览。
本次展览分为“源源而来——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溯源”“绵绵相继——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历史贡献”“洋洋大观——中华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样性奇观”“欣欣向荣——新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发展”四大板块,用400多套、700多件文物和数个多媒体视频,展示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历史脉络和渊源,以及55个少数民族100多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回顾了过去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光辉历程。
本次展览旨在让观众看到繁荣和发展体育文化多样性的中国经验和中国启示。“柞伯簋再现了西周时期周康王举行大射礼,柞伯射箭夺冠,并用周康王奖励给他的铜料铸造了一座青铜簋以作纪念的历史事件。”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介绍说,“柞伯簋1993年出土于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在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展示它,彰显了河南省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历史上的重要性。”
郑茜介绍说,此次展览把中华各民族的传统体育放到世界体育的大背景当中,让观众看到,在当今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之外,中华民族还有自身的传统体育价值观,看到在重视挖掘人的物质能量、重视在竞技对抗中追求价值的西方体育文化之外,还有以天人合一的哲学观为基础,以重视自然之道、身心愉悦、人际和谐为特征的东方体育文化。
秋千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山戎的发明,最初用荡秋千的方式进行军事训练,后来在中华各民族中广泛传播,发展成了种类繁多的超地域、超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各民族的秋千活动千变万化、异彩纷呈。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多样性体现在秋千上是最有意思的,我们汉族人秋千只有一种玩法,少数民族的玩法太多了,他们讲究的是和谐,秋千下面的人要推、要配合,决定坐在秋千上面的人飞得高不高、快不快。有时秋千下的人要求坐在秋千上面的人对歌,直到唱得大家都满意了,才会让坐在秋千上的人下来,增添了几分游戏的乐趣。”郑茜说。
郑茜认为,秋千中蕴含的配合、平衡、协调等理念体现出了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合作的价值观念,真正实现了人的身心愉悦。
本次展览中,主办方用生动有趣的动画作品解读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同时为观众提供了贵州苗族、土家族等群众的独门绝技“独竹漂”现场体验等互动装置。
“作为一名汉族人,平时很少能接触到一些少数民族的体育项目,这些互动体验设置很不错,让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其他民族的体育项目、增长了见识。”首次体验“独竹漂”的观众邢校勇连连称赞。
本次展览还特别展示了从新疆阿勒泰岩画上留存下来的1.2万年前,中国乃至整个世界最早的滑雪运动起源地,到北方各个民族在生产生活中推动冰雪运动发展的漫长历程,再到清朝走向冰雪运动巅峰的一段时光长廊。其中,中国民族博物馆用动画复活了中国古代冰雪运动的顶峰、同时也代表了当时世界冰雪运动最高水平的清代满族“冰嬉”运动。
“希望能够借这条冰雪运动历史长廊,展示中国古代冰雪运动历史与2022年冬奥会的历史关联,显示出中华民族丰厚沉美的冰雪体育文化遗产正在拥抱世界、拥抱未来的历史轨迹。”郑茜说。
展览末尾的墙面上打造出了一颗“大石榴”造型,石榴籽镶嵌了我国56个民族的照片,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本次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展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国家体育总局、河南省政府主办,中国民族博物馆、中国体育博物馆、郑州市人民政府承办,从9月9日至10月5日在郑州国际会展中心对公众免费开放,展览面积为1500平方米。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潘志贤 实习生 李慧 来源:中国青年报